首页
公司介绍
中文书讯
分类查询
国际书展
目录
已售中文样书
联系我们
相关链接
BLOG
Home
About Us
Chinese Book Announcements
Search by Category
International Book Fairs
Catalogues
Chinese Edition
Contact Us
Links
BLOG
[更多]
根据
关键字
根 据
时间从
 至
Category/分类:文学 小说类 获奖图书 提名书
亚马逊评级: 亚马逊评级 THE GATHERING
  Book ID/图书代码:11701207B15715
 
页数: 260 定价: 8.99英镑 上传日期: 2007-8-8

Chinese Summary/中文概要: Veronica來到倫敦,將投海自殺大哥Liam的遺體帶回都柏林。當家人齊聚守靈時,她和大哥孩提時守護的秘密,也因此逐漸顯露線索,Veronica據此追溯至父祖輩三代,發現了糾結著愛、恨、性與秘密的家族故事。全書以Veronica第一人稱的意識流式描述,呈現愛爾蘭天主教大家庭裡的貧窮、擁擠,以及遭受忽略的孩提時光對成年人的影響;而Enright在追探Veronica的過去以及Veronica和Liam的複雜關係時,盡力避免過度多愁善感的文筆,用真實的冷酷語言,托出幾近殘酷的傷痛記憶,透過苦澀,橫渡失去摯愛親人之痛。究竟這個家族有著怎樣不可告人的秘密,因為這個秘密,讓兄弟姐妹各奔東西?在個性最強的大哥Liam去世了之後,九個存活下來的兄弟姐妹又重聚於都柏林,往事一一浮現…為愛爾蘭文學傳統注入新血,融合舊式抒情體與新式的震撼,帶來這個關於失望與愛情的家族故事,受阻的情慾與無限的渴望交織而成這部小說,訴說著這個家族成員出生就無法改變的命運。
本書描寫橫跨兩個世代的家庭悲劇,女主角Veronica從弟弟自殺的事件裡,追溯家族三代不堪、灰暗的歷史,作者將各個家庭成員各自扭曲的記憶,細心縝密的勾串成一部黑暗,卻難以逃避的家庭史詩。獲頒英國布克獎(Man Booker Prize)。 (TT)


Awards/获奖情况: 布克獎推薦理由:Anne Enright寫一個家族「無路可逃」的「命運必然性」,深深打動讀者的心。
BBC書評:http://news.bbc.co.uk/2/hi/entertainment/7046443.stm
衛報(The Guardian)書評:「作者在乎的不只是說一個故事,而是『好好地』說一個故事。」
此書選為2007布克獎得主/The Man Booker Pize 2007 Winner has been announced
版權銷售狀況: UK: Cape; US: Grove Atlantic; France: Actes Sud; Germany: DVA; Holland: De Bezige Bij; Israel: Hakkibutz; Portugal: Gradiva; Spain: offer.
2008 Orange Prize longlist.
Praise for THE GATHERING:
“The writing is superb – bleak, truthful and controlled” ---Times
"Anne Enright’s style is as sharp and brilliant as Joan Didion’s; the scope of her understanding is as wide as Alice Munro’s; her sympathy for her characters is as tender and subtle as Alice McDermott’s; her vision of Ireland is as brave and original as Edna O’Brien’s. THE GATHERING is her best book."---Colm Toíbín
“Anne Enright has all she needs in terms of imagination and technique and she’s a tremendous phrase maker”---Observer
“It is clearly the product of a remarkable intelligence, combined with a gift for observation and deduction”---AL Kennedy, Guardian

About the Author/作者介绍: 她生於愛爾蘭都柏林,曾任職高薪的電視台製作人,目前專職於寫作,坦言寫作生活在她成名之前,堪稱困窘。她畢業於都柏林三一學院(Trinity College Dublin),後來曾經申請到英國東安吉利亞大學(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)創意寫作碩士班所提供的獎學金,跟隨名作家安芝拉‧卡特(Angela Carter, 1940-1992)和文學評論家馬耳肯‧巴布里(Malcolm Bradbury, 1932-2000)學習文學寫作,並且備受他們肯定。安瑞特的著作包括:一本短篇小說集《用過即丟的處女》(The Portable Virgin) (榮獲隆尼文學獎 (Rooney Prize),三本小說:《我父親的假髮》(The Wig My Father Wore)、《妳像什麼》(What Are You Like?) (入圍惠特筆獎 Whitbread Novel Award決選名單並榮獲安可獎Encore Award)、歷史小說《伊萊莎‧林治的樂趣》(The Pleasure of Eliza Lynch),尚有一本非小說《跌跌撞撞的孩子的媽》(Making Babies: Stumbling into motherhood)。而2007年出版的《聚會》(The Gathering)不僅是英語文壇最高榮譽曼布克獎的得獎作品,更入圍2008年柑橘獎的決選名單。九月則是在美國出版《昨天的天氣》(Yesterday’s Weather)一書,引起包括紐約時報、洛杉磯時報…等主流文壇的高度矚目與關切。
作品特點:
Anne Enright的文字充滿戲劇張力,因為她在三一學院念書期間,主修文學,對戲劇文學作品特別著迷的緣故。而對學生睜一隻眼、閉一隻眼的英文系老師,也使她常常有機會蹺課,參加戲劇社團演出,大學生涯幾乎在劇團裡度過。畢業之後,Anne Enright有好幾年一直以當演員為夢想,四處「試鏡」,後來進了電視圈當製作人。根據台灣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高維泓的描述,安瑞特的小說朗讀會,總是讓讀者屏氣凝神、毫無冷場,朗讀的速度因情節、對白忽快忽慢,好似單人相聲引人入勝,觀眾也被安瑞特的各種「配音」惹得咯咯發笑,有如現場實況播出的廣播劇,令人恍如身臨其境。
安瑞特坦承想當演員,更酷愛寫作,但因為年輕時「文學經紀人」(literary agent)制度還不健全,寫作維生比當演員更困難,才選擇進入電視圈。然而,對自認內心有「寫作猛獸」(writing monster)的安瑞特,最終還是拋去了五光十色的電視製作人生涯,選擇回到文學之途。
她回憶道, 父母親愛看書也愛買書,五○年代兩人從巴黎蜜月旅行回來的紀念品,竟是成箱的書。當時的愛爾蘭實施極為嚴苛的新聞檢查制度,海外圖書進口,甚至報紙雜誌都要檢查,愛書人只能藉出國之便「夾帶」禁書入境,小小的安瑞特在父母親刻意放縱下,遍讀了西洋古典及現代文學作品。在沒有很多娛樂的年代,圖書館也是安瑞特父母親最常帶她去消磨時間的地方。十四歲那年,有一回在某圖書館舉辦的文學會議後台,懵懂聽到人談喬伊斯的《尤利西斯》如何精彩,她也不管能否讀懂,就花了一大筆零用錢,買了這本「天書」。不同於一般成年讀者老愛批評這本書難以下嚥,青春期的安瑞特竟然深深著迷於當中語言的千變萬化,一再強調閱讀《尤利西斯》,至今對她仍是非常愉快的經驗。
榮獲布克獎之後,安瑞特以文學譬喻的方法,說這個獎好像突然為自己打開了一個內容琳琅滿目的大冰箱,眼花撩亂,不知要先拿哪一樣。不知如何使用高達五萬英鎊(相當於三百多萬台幣)的獎金。
「傳統愛爾蘭女性很怕被討厭,總有顧忌,不敢說真話,所以文壇都是男性的天下。」安瑞特表示,這似乎說明了為何長住都柏林的安瑞特,作品總於英國出版;寫作多年,卻直到得獎才在愛爾蘭本土引起文學評論家注目。這個月,因為作品《昨天的天氣》(Yesterday’s Weather)在美國出版,更是在美國引爆一股安瑞特的風潮。
 
  Format:HARDCOVER
 
Rights Status/版权销售情况:Simplified Chinese/简体中文:AVAILABLE(到期可授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Complex/Traditional Chinese/繁体中文:AVAILABLE(到期可授)
 
Sales in other countries/其他国家销售情况:
 
原文第一章内容:暂无 手稿:暂无 大纲:有
 
Copyright@2009 Big Apple Agency,Inc.